日本开展 18F-BPA-PET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研究

日本开展 18F-BPA-PET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研究

新闻动态 2022.08.172683

日前,日本硼中子俘获治疗(下称BNCT)主要研究机构大阪医科大学宣布将开展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针对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将纳入标准治疗后复发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旨在通过18F-BPA-PET影像技术,完善BNCT后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以便更准确地评估BNCT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有效性。

 

 

18F-BPA-PET检测技术示意图

 

日本方面介绍,日本此前进行的加速器BNCT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II期临床试验(JG002),一年存活率为79.2%,中位生存期为18.7个月,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与入组标准相似的贝伐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性GBM的临床试验(JO22506)结果相比,JG002一年存活率远高于JO22506的34.5%,展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

 

但在该研究中,由于BNCT后采用传统MRI进行疗效监测,MRI主要从病灶的形态与血供进行评价,无法提供肿瘤生物学特征信息,在脑肿瘤复发和炎症的鉴别上有局限性,存在假性进展难以准确评估BNCT随访效果,故新适应症申请暂时缓置。因此,本次开展的研究将探索利用18F-BPA-PET检测新技术更准确地评估BNCT在复发性脑胶质瘤中的疗效。

 

中硼医疗研究人员表示,18F-BPA是BPA的成对诊断药物,二者在人体内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由于18F核素发射的射线能够被PET/CT探测到,并形成影像,因此临床使用18F-BPA PET/CT图像在BNCT治疗前观察体内药物摄取情况,可用于患者筛选、治疗计划制定,并且在BNCT后可用于进行随访监测。

 

 

相较于MRI存在因炎性坏死等引起的影像假性进展,FDG-PET技术因糖代谢难以应用在脑肿瘤鉴别上,而18F-BPA-PET能够通过氨基酸代谢有效鉴别放疗后的复发与炎症或坏死,因此可以将18F-BPA-PET作为BNCT后重要的随访手段。我国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也明确指出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氨基酸PET对鉴别治疗相关变化(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进展的准确度较高。此番,日本开展18F-BPA-PET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快BNCT新适应症上市。

 

目光回到国内,在BNCT相关核医学影像技术应用方面,中硼医疗早已领先一步,在2017年,中硼医疗就利用亲核取代法自主研制BPA成对诊断药物18F-BPA,经过多年的工艺优化,目前合成与标记效率可满足规模生产的需求,并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由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霍力教授和李方教授主持开展了人体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充分验证了18F-BPA-PET在BNCT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中硼医疗与东诚药业合作,依托东诚安迪科强大的核药生产与配送网络优势可为18F-BPA药物未来上市后的供应生产提供保障。目前中硼可视化靶向药物18F-BPA正在与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同步开展人体临床应用研究。

 

根据《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高级别复发脑胶质瘤,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美国《NCCN指南》、我国《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均鼓励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参与适当可行的临床试验。对于BNCT而言,脑胶质瘤是其最早开展临床试治的癌种,国际多个临床研究显示了BNCT在脑胶质瘤中的显著治疗优势和巨大应用前景。

 

下一步,中硼医疗将坚持患者为先,以解决重大疾病领域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己任,全速推进BNCT相关诊疗一体化产品临床研究及注册报批,以期为脑胶质瘤等难治、复发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生存获益。